亚博足彩

亚博足彩政府管理学院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读书会】罗祎楠助理教授为本科生导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5月20日晚,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读书会在廖凯原楼B104举行,政治学系罗祎楠助理教授为同学们导读陆键东撰写的陈寅恪后半生的传记作品《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二十余位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首先,罗老师结合陈寅恪先生的生平介绍了阅读本书的意义。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中国古代典籍有着深厚功底;在求学经历中,他又对于西方语言和文化有着精深的研究。陈寅恪代表了继承中国古代士大夫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最后一代人,而他晚年完成的作品犹如敦煌藏经洞缓缓关上的大门,隐藏着过往那个时代的精神意义。罗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以阅读这本传记作为契机,体会一种与现代人截然不同的理解政治和世界的方式。

微信图片_20230520211213

  从陈寅恪的名句“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谈起,罗老师指出“俗”并非庸俗,而是流俗和习惯。“俗谛”充斥于所有人的生活里,甚至体现为许多看似是真理性的知识。然而在陈寅恪看来,这些内容都构成获得真理的阻碍,因为无论这些语言和知识多么“正确”,言说者都在以一种习以为常的方式引用既有的语言系统,这种未经反思的方式构成了对于思想的束缚。

  罗老师提示大家,陈寅恪对于获取真理方式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对于自由的追寻。这种对于自由的理解不同于现代知识系统中对于自由的理解。现代社会将自由理解为某种不可剥夺的占有权。然而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自由的追寻意味着反求诸己。结合《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中对于陈寅恪晚年生活经历的叙说,罗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反求诸己的含义。从陈寅恪晚年创作的《柳如是别传》出发,罗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所理解的陈寅恪的思想世界。

  围绕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同学们与罗老师展开热烈的交流,罗老师从同学们的生活经历出发,帮助同学们体会陈寅恪的思想中难以被现代语言捕捉的“情”,体会陈寅恪是为何以及如何在一个断裂的时代里坚守自我。最后,罗老师鼓励同学们尝试超越既有语言和常识提供的理解世界的方式,而努力回到自己最为真切的世界中,打开以往被遮蔽的内容,尝试理解、把握和表达自己的世界。

阅读次数:
回到 顶部